资源中心
[投资玮论][团购网是否一门好生意]

团购网是否一门好生意

 
     近期有一则新闻吸引笔者的眼球,“团购网爆煲BEECRAZY停业”,在今年6月21日,团购网BEECRAZY的母公司Ensogo宣布不会再爲BEECRAZY在东南亚的业务(包括香港)提供任何财政支援,BEECRAZY 的母公司Ensogo是澳洲上市公司,连上市公司也要宣布停办团购网站,这样笔者很好奇爲何看似稳赚的团购网生意也会结业收场。

    维基百科的解释为:“团购是一种基於网络的商业模式,透过团购网站集合足够人数,便可以优惠价格购买或使用第三方公司的物品丶优惠券或服务,卖家薄利多销,买家得到优惠,节省金钱,而运行团购网站的公司则从卖方收取佣金。这个概念曾在论坛出现过,近年团购已不再是某些论坛丶某些网友间的独立行爲,而是一系列专门的团购网站。”这看似是一种很好的商业模式,称之爲三赢模式,“团购网赢,商家赢,用家赢”,但爲何现在又会出现撤走及倒闭潮?

    让我们先看看团购的历史,最早出现类似团购的网站是2004年7月在美国德州达拉斯城成立的Woot.com网站,它在2010年6月被亚马逊(Amazon)收购,Woot.com的口号是“一天一交易”(One Day One Deal),就是一天只销售一种优惠産品。但“团购网”这三字开始爆升的时候,应该是2008年11月在美国芝加哥推出的“Groupon”,在短短6年多时间(至2015年3月),已有超过500城市参与Groupon,拥有总共4,800万活跃用户,单单这公司销售额已超过76亿美元。福布斯的头条更形容这间公司爲“史上增长最快的公司”,风头可算一时无量。但为何这几年,连“史上增长最快的公司”也要逐渐撤出亚洲市场,一些规模较小的团购网也相继倒闭,这正好认证团购网现时的商业模式是不能够持续的。

    笔者也有曾以用家及商家身份与不同的团购网合作,团购网公司通常会要求提供多於25%-50%的折扣予用家,同时团购网公司也会额外收取至少15%-30%的手续费用,而商家最终只收回零售价的25%-45%,除非商家每一种産品或服务的毛利率都是超过60%-70%,如果不是,那就是白做了,而且很有可能会亏蚀。连全球最大的团购网Groupon在2011年9月也要推出“Groupon Goods”来销售日常用品去推高销售额。

    除了商家毛利润受损之外,还有原有的用家要与购买了优惠券的用家共同享用同一种産品或服务,这只会令原本用正价购买的用家不满,增加了忠诚用家的流失,这在很多温泉度假村,美容院,健身中心都发生过。另外一点是本身针对的客户群,也不是你客户群的一班用家,在享用过你超低价産品或服务之後,当你回复正价,相信再回头的人是少之又少。而最大得益用家方面也累积了不少负面的消息,近年关於团购网的投诉逐渐增加,例如购买了一些低价美容院疗程,享用时被强逼购买更昂贵的美容疗程;团购网公司重组,购买了的优惠券不能使用及不能退款;未能在使用限期前预约使用等等,这样形成了“团购网输,商家输,用家输”的“三输局面”。

    但笔者相信团购的理念是好及实用的,团购网提供一个每个人都能接触及安全的平台,商家可以在这平台打开知名度及促销産品或服务,用家也可以以优惠的价钱来享用産品及服务,只要经过不断的摸索及市场力量的调整,自然会有一套适用於团购网的商业模式,而且现在已进入汰弱留强的时代。

    笔者:

    郭玮旺博士(亚太科技大学香港分校校董会主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是笔者对经济及金融之看法,并不涉及投资建议,投资前请自行分析及评估自己可以承受之风险。